|
1492143005444141.jpg (103.16 KB, 下載次數: 6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14 13:53 上傳
集約化養(yǎng)豬生產中,通常把斷乳至60-75日齡的仔豬稱為保育仔豬。它是繼哺乳仔豬管理后的另一重要生產階段。
同等條件下,隨斷乳時間的縮短(21-28天),保育仔豬的育成率也隨之降低。而保育期內仔豬的增重率和健康狀況,對其后期的發(fā)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斷乳后一周內仔豬負增重的個體,要比日增重100-150g的個體遲15天左右上市。
保育仔豬面臨的問題
1.斷乳時的應激
集約化生產多采用一次性斷乳法,母豬由分娩舍轉入配種或妊娠舍待配,仔豬直接或原圈飼養(yǎng)一周后進入保育舍。仔豬離開母體、轉群、調群等生活條件的突然變化,無疑給仔豬的正常生理活動造成巨大應激。
2.消化機能的應激
仔豬由原來靠液體的母乳和少量的開口料供給營養(yǎng),轉變?yōu)槿恳怨绦?a href="http://m.esponjaestudio.com/feed"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飼料來供給,由于其消化機能尚未完善,能否適應現有飼料的營養(yǎng)成分和其中一些特殊過敏因子,對仔豬來講,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3.環(huán)境變化的應激
集約化豬場的分娩舍和保育舍內的環(huán)境通常有區(qū)別。
這包括:圍欄結構和面積、供料系統(tǒng)、供水系統(tǒng)、溫度、通風、光照條件等。仔豬失掉分娩舍原有環(huán)境,去適應保育舍環(huán)境,建立新的生活習慣和位序關系。不良的保育環(huán)境將會使低位序的豬只難以適應甚至無法生存。
4.管理變化的應激
分娩哺乳管理與保育管理是不同的,這包括:飼養(yǎng)操作制度、環(huán)境條件控制、群體大小、飼養(yǎng)密度、組群方式、調教方法、必要的操作(如免疫、治療)等。人為管理條件上的變更,對保育豬群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5.保育豬五臟六腑和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功能不全,無法抵抗復雜的應激環(huán)境,發(fā)病率高。
保育仔豬的生產技術
1.環(huán)境管理措施
?。?)溫度要求:
保育舍環(huán)境的溫度對仔豬影響很大。冷應激情況下,仔豬腎上腺激素分泌量大幅上升,免疫力下降,生長滯緩,而且下痢、胃腸炎、肺炎等的發(fā)生率也隨之增加。有資料報道,保育舍在6-10℃與20-25℃條件下,仔豬日增重和下痢發(fā)生率的比較情況為1∶1.63和1∶0.54。生產中,當保育舍溫度低于20℃時,應采取升溫措施。溫度不太低時,通常使用紅外線燈和地面電熱板升溫,當溫度低于10℃時,就需采用熱風、暖氣等方式進行升溫。
?。?)通風要求:
通風是解決保育舍內有害氣體含量和增加新鮮空氣含量的措施。諸如氨、硫化氫等污濁氣體含量過高會使仔豬肺炎的發(fā)病率升高。但無限制的換氣和通風對仔豬也不適合,尤其在寒冷季節(jié)或寒冷地區(qū),過量的通風會使保育舍內的溫度急聚下降。生產中,保溫和換氣應采用較為靈活的調節(jié)方式,兩者兼顧。高溫則多換氣,低溫則升溫再換氣。
?。?)豬舍粉塵:
集約化豬場的保育舍由于飼養(yǎng)規(guī)模大,豬群密度高,生產操作量大等因素,導致空氣中附著大量粉塵,這對仔豬呼吸不利,但更為嚴重的是粉塵可以攜帶某些病毒或細菌進入呼吸系統(tǒng)深處,為某些疾病的發(fā)生帶來潛在的機會。集約化生產中,粉塵問題是易于忽視而又容易解決的問題,如采用顆粒飼料、定期清掃、細心操作等都是行之有效的除塵措施。
?。?)清洗豬舍:
采用高床漏縫地板的保育舍,清洗消毒圈欄和地面是一項必要的工作。但非清洗愈多愈好,因為不潔或較涼的地下水對仔豬不利,對舍內保溫也不利,尤其在寒冷地區(qū)。生產中,清洗豬舍的一般原則是:轉群前(后)空舍時進行清洗消毒,夏季高溫可適當增加清洗次數(2-3次/周),但避免水流直射仔豬,需要降溫最好采用淋浴或噴霧。在采用人工清糞的高床(或地面)保育舍,冬季一般不帶豬清洗豬舍,除非豬舍太臟時,才在一天中氣溫最高時進行清洗。
2.飼養(yǎng)管理措施
三個維持:
斷乳保育仔豬在母豬離開后,維持原圈飼養(yǎng)1周;轉入保育舍后,維持原有飼料1-2周;維持原窩轉群和分群,不輕易并圈、調群。
三個過渡:
對2-3周的保育仔豬,哺乳期飼料要逐漸過渡到飼喂斷乳仔豬料,這可以通過逐漸改變日糧營養(yǎng)成分或前后兩種飼料的混合比例來完成平穩(wěn)換料;飼喂制度要逐漸過渡,這包括飼料的種類和形態(tài),采用頓飼時喂的次數、時間和給料量,飼養(yǎng)操作方法和時間;操作制度要逐漸過渡,這包括保育舍內的光照措施、保溫通風措施、飼養(yǎng)工人操作習慣等。
密度和調群:
飼養(yǎng)密度對保育仔豬的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密度大小取決于保育舍提供給仔豬的采食槽位、飲水器或水槽、圈欄面積、通風、保溫等條件。集約化豬場原則上要求每窩一個圈欄,每頭占有0.2-0.4平方mm趴臥面積。不能滿足要求或考慮圈舍面積使用、個體強弱差異時,才有必要進行調群。對擬進行組合的豬群,要本著分少不分多、調弱不調強、“”弱弱相組、強強結合”的原則。對新組合的豬群,在1周內要精心護理,直到建立正常的位序關系。
3.科學的保健措施
用抗生素保健預防之路,經眾多養(yǎng)豬場多年的驗證發(fā)現,并不能有效解決問題。因為用抗生素保健,病菌極易產生耐藥性,甚至形成“超級細菌”,使得在豬發(fā)病時無藥可用,無藥有用的現象經常出現,同時抗生素保健產生大量的毒素,損傷五臟六腑,造成機體抵抗力降低,豬的發(fā)病率反而居高不下!
來源:互聯(lián)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