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年來,6次明確提“轉基因”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科學普及轉基因,引起了不少專家關注。其實自2007年至今,已經有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及轉基因問題。其中2007年,為加強對轉基因食品的標識管理。2008年則著重強調“啟動研究”。2009年、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于轉基因的態(tài)度則是“加快研究,加快商業(yè)化”。2012年則為“繼續(xù)研究”。2011年、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則未提及轉基因問題。而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表述中,則用“分子育種”替代“轉基因”這一說法。如今中央一號文件再提“轉基因”,則表明了中央對于轉基因的態(tài)度。 (據新華社電、央廣)
中央一號文件第六次提及,我省農業(yè)專家認為轉基因,別妖魔化也別神化前不久發(fā)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農業(yè)轉基因研究、管理和科普,引起輿論關注。據介紹,這是中央一號文件第六次提到轉基因,其中第一次提出要加強轉基因科學普及。我省的農業(yè)轉基因研究情況如何?目前市場上有哪些轉基因農產品?如何看待轉基因農產品的安全性?圍繞讀者關心的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省農業(yè)轉基因管理部門負責人和從事農業(yè)轉基因研究的專家。
商業(yè)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
省農委科教處處長、省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負責人姜雪忠介紹說,我省農業(yè)轉基因研究工作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其中大部分是在實驗室研究和中間試驗階段。農業(yè)部對轉基因科研管理十分嚴格,實驗室研究須按規(guī)定報備審核,所有試驗項目都要向農業(yè)部申報,獲批后才能開展試驗。研究試驗基地的農田要用圍墻、鐵絲網、防鳥防蟲網等與周邊農田隔離開來,防止擴散,并有專人管理。我省設立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主要承擔監(jiān)管職能,按照國家轉基因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及農業(yè)部要求,經常到研究基地進行監(jiān)督檢查,查隔離措施是否完善、作物收割是否干凈、試驗地址是否變動、是否有擴大規(guī)模等違規(guī)行為。
姜雪忠說,目前國內市場上主要有以下幾類轉基因農產品:一是食用油產品。目前國內沒有轉基因大豆種植,但市場上的大豆油大部分是用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加工提煉的,菜籽油和玉米油中的一部分也是如此。二是棉花。目前國內市場上90%以上都是轉基因的抗蟲棉。三是木瓜,絕大多數是轉基因品種。木瓜上有一種病蟲害很厲害,如果不用轉基因技術,木瓜樹會枯萎結不了果。還有一個產品是蕃茄,以前有過一個轉基因品種經批準進入市場銷售,主要優(yōu)點是耐儲藏,但由于口感不好,市場上不好賣,而且安全證書已過期,現在市場上已經沒有了。大米是大家最關心的,中國的轉基因水稻研究水平在國際上領先,也有安全證書,但沒有批準種植,所以市場上沒有轉基因大米。目前,我國批準商業(yè)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僅有棉花和木瓜兩種。
轉基因品種可大幅減少農藥用量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我國對轉基因農產品制訂了全世界最嚴格的標識管理制度。農業(yè)部發(fā)布的《農業(yè)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對在國內銷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蕃茄5類17種轉基因產品要求強制定性標識,其它轉基因農產品可自愿標識,消費者可根據產品包裝上的轉基因標識自愿選擇。市場上銷售的木瓜雖然都是轉基因農產品,但按規(guī)定不在強制要求標識的名單之內,因此可以不加標識。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強農業(yè)轉基因研究、管理和科普,也引起了從事農業(yè)轉基因研究的科研人員的關注。
加強農業(yè)轉基因研究對農業(yè)發(fā)展意義重大。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倪萬潮是轉基因棉花研究專家,他說,中國的農業(yè)轉基因研究總體落后,但部分項目是領先的,比如我國通過棉花轉基因技術研究,使棉鈴增大、棉花纖維長度和強度增加,這項成果處于國際領先水平?,F在國內種植的棉花90%以上都是轉基因品種,與常規(guī)品種相比,轉基因品種對棉鈴蟲抗性增強,減少農藥用量80%以上。
科普不夠、宣傳混亂造成誤解
省農科院生物所的劉藹民督導員更是國內農業(yè)轉基因研究界的元老級專家,現在該所還在利用轉基因技術進行小麥赤霉病抗性、棉花黃萎病抗性、作物耐鹽性狀的研究。他說,經常有人問我,轉基因農產品究竟安全不安全,這個問題我很難回答。轉基因產品不能籠統(tǒng)地說是否安全,要進行個案安全性論證和評價。由于科普不夠、宣傳混亂,公眾對農業(yè)轉基因技術不了解,存在很多誤解,導致對轉基因農產品產生恐慌和排斥情緒。面對社會輿論強大的“反轉”壓力,近兩年我國對農業(yè)轉基因研究的項目立項和科研經費大幅減少,不少研究項目因難以立項或沒有經費,進展遲緩甚至被迫停止?,F在中央提出加強農業(yè)轉基因研究、管理和科普,我認為非常及時、十分必要。
轉基因水稻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王才林參加過多個水稻轉基因項目的研究,他說,對農業(yè)轉基因技術的宣傳也要實事求是,既不要“妖魔化”,把它說成洪水猛獸,也不要“神化”,過分夸大它的作用。轉基因育種跟雜交育種其實都是創(chuàng)造變異的手段,只不過更有效率、準確性更高。雜交是把一種作物需要的有用的基因導入的同時,把連鎖在一起的不利的基因也一起導進去了;而轉基因只轉需要的有用的基因,其它的不轉進去。轉基因是一種先進的技術,但不是唯一的途徑,如果常規(guī)方法能解決的,就無須用轉基因辦法。如抗條紋葉枯病水稻品種的選育,用常規(guī)育種辦法就能解決,就沒必要用轉基因辦法。轉基因技術主要用于解決常規(guī)技術不能解決的問題,并且必須與常規(guī)育種技術結合起來才能發(fā)揮作用。本報記者鄒建豐原標題:轉基因,別妖魔化也別神化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