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葉赫娜蘭孤城 于 2012-11-14 11:52 編輯
永州曾種紙 華陽卻鳴蟬
琴,為樂器之首,卻不是樂器。
所有樂器都是通過聲音來傳遞信息的,不管華樂,西樂。 所有樂器都是通過聲音來傳遞信息的,不管二胡,笙簫,也不管鋼琴,豎琴,長管,黑管。 所有樂器都是通過聲音來傳遞信息的,不管聲強(qiáng),頻率,也不管音色,音律,更不管節(jié)奏,節(jié)拍。
唯獨(dú)琴不是。
琴就壓根兒不是通過聲音來傳遞信息的。
琴,通過安靜,通過沒有聲音來傳遞聲音--- --- 弦,一根,兩根--- --- 震動(dòng),一次,兩次--- --- 當(dāng)琴弦震動(dòng)在兩次的間歇,停頓----鼓琴者的情懷如鏡像般映入聞?wù)叩男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而當(dāng)琴弦震動(dòng)的時(shí)候,卻益發(fā)的安靜,安靜--- ---安靜到什么也沒有--- ---
古琴,就這樣通過兩次琴弦震動(dòng)的間歇時(shí)的無聲,傳遞了聲音所不可傳遞的情懷--- ---
蘇武牧羊,昭君出塞--- ---梅花三弄中的踏雪尋梅--- ---豈不都是在無聲中“奏”得?
陶淵明,先生置“無弦之琴”于床榻之側(cè)----琴,卻無弦---琴,卻無聲---可謂得矣!
琴,就因?yàn)樗摹盁o聲”,成就了它是樂器之首,卻也就出離了樂器,也就不是了樂器。在鼓琴者眼里,琴,是游鳳,在聞琴者心里,琴,是寒蟬----深秋時(shí)節(jié),經(jīng)霜而猶自不失高潔,“居高聲期遠(yuǎn)”的,“非是藉秋風(fēng)”的,寒蟬----豈止是寒蟬,當(dāng)琴聲響起,幾可遏制其他鳴蟬的寒蟬----管它其它鳴蟬,在樹上,還是在耳畔,抑或,在心間呢。
琴為鳳,琴為蟬,于是,琴制多變,變到元末明初,變到劉伯溫,劉伯溫喜歡瘋和尚懷素以蕉葉為紙的典故,劉伯溫喜歡李清照雨打芭蕉的凄婉,于是,憤而作新制,為蕉葉式。
于是,就有了一柄,一張,一床蕉葉,就在慕淵坊,在華山旁,濟(jì)水濱,這樣躺著,伏者,靜靜的呆著--- ---是一鳳,如一蟬。當(dāng)它飛鳴之時(shí),眾鳥盤旋,群蟬噤聲。
琴不是樂器,它不用聲音講話; 這琴呀,它不是樂器,是禮器,“君子之座,左書而右琴”的,禮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