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59|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營養(yǎng)飼喂] 對奶牛酮病的詳細介紹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2-7-30 09:38: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奶牛酮病(Ketosis)又稱酮血癥、酮尿病,也稱為奶牛醋酮血癥(Acetonaemia),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一種全身功能失調的疾病。它是高產奶牛常見的代謝紊亂性疾病,以產奶下降、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為主要表現(xiàn),有時不表現(xiàn)任何癥狀。本病的特征是酮血癥、酮尿癥、酮乳癥,還可以出現(xiàn)低血糖癥、血漿游離性脂肪酸升高、脂肪肝、肝糖原水平降低等癥狀,間有神經癥狀。這一系列變化與泌乳早期產奶水平升高,而能量供應不能滿足泌乳消耗有關。
舍飼、飼料品質差的奶牛,冬季易發(fā)生臨床性酮病。牛場的年發(fā)病率大約為0.5%。最新的研究表明,與冬季相比,5、7、8三個月份是酮病的高發(fā)期。各年齡段的牛均可發(fā)病,以3~6胎母牛發(fā)病率最高。與荷蘭牛和荷斯坦奶牛相比,海峽島牛(更賽牛和娟姍牛兩個奶牛品種)特別是娟姍牛更易發(fā)生酮病。酮病通常發(fā)生產后于3~6周,此時產奶量達到高峰,而食欲和干物質采食量沒有達到高峰。產前和分娩后8周內也可能發(fā)病,但比較少見。在泌乳早期,奶牛處于能量負平衡狀態(tài)。此時肝臟會動員體脂,以彌補能量缺乏,同時體重下降,奶牛會出現(xiàn)輕微的血酮、尿酮和奶酮的升高。這是高產奶牛的正常代謝調節(jié),如果此時任何應激因素影響采食,破壞了代謝調節(jié)平衡,就可能出現(xiàn)臨床性酮病。
 一、病因
      酮病的本質在于血液和體內的葡萄糖缺乏。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產  奶牛的產奶高峰大多在分娩后4~6周出現(xiàn),而此時食欲和干物質采食量尚未達到高峰,攝入的能量不能滿足泌乳需要,進而導致酮病的發(fā)生。
2.飼料因素  飼喂大量青貯,飼料質量低下,突然換料,可降低奶牛干物質采食量,導致酮病的發(fā)生。此外,青貯中富含丁酸,是一種生酮先質,大量采食可直接導致酮病的發(fā)生。飼料中鈷、碘、磷等礦物質的缺乏也可使酮病的發(fā)生率升高。
3.產犢時體況超標  體況超標影響產后食欲的恢復。此外,產前營養(yǎng)過??梢鹬靖?,而脂肪肝能導致肝臟代謝紊亂、糖元合成障礙,血中酮體含量升高,從而引發(fā)酮病。
4.繼發(fā)于其他疾病  在泌乳早期,任何可影響食欲的疾病都可以引發(fā)繼發(fā)性酮病,其中真胃變位和創(chuàng)傷性網胃炎與繼發(fā)性酮病關系最為密切。

  二、發(fā)病機制

 泌乳開始后,葡萄糖成為合成乳糖和乳蛋白的主要原料。據試驗計算,每產生1L乳糖含量為4.8%的牛奶,需消耗50g葡萄糖;每產生1L乳蛋白含量為4%的牛奶,需消耗30g葡萄糖。了解泌乳早期奶牛特殊的代謝平衡機制,有助于理解酮病的發(fā)病機制。為滿足泌乳需要,奶牛從兩個來源獲得營養(yǎng):食物和體儲。在最初的兩個泌乳月內,日產奶45kg的奶牛,每天需消耗2kg體脂和350g體蛋白。牛和其他反芻動物從日糧中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很少,能量和葡萄糖主要來自瘤胃微生物酵解纖維素生成的揮發(fā)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其中丙酸生糖,乙酸、丁酸和體脂動員產生的游離性脂肪酸均為生酮先質。乙酸可在各種組織中氧化供能,或在乳腺中合成乳脂。葡萄糖的先質主要有丙酸、生糖氨基酸、甘油和乳酸,異生作用在肝臟和腎皮質中完成。日糧中的丙酸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葡萄糖。奶牛大約50%的葡萄糖靠丙酸異生提供。
瘤胃中產生的丙酸不足時,葡萄糖合成不足,出現(xiàn)低血糖癥。低血糖導致體脂動員,產生游離性脂肪酸和甘油。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甲狀腺素等激素均可調節(jié)體脂動員。缺乏葡萄糖時,骨骼肌和心肌可利用脂肪酸供能。在草酰乙酸(糖異生的最終產物,葡萄糖先質)缺乏時,脂肪酸氧化的最終產物乙酰-CoA無法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從而限制了肝臟氧化游離性脂肪酸的能力。大量的乙酰-CoA轉變到乙酰乙酸、β-羥丁酸(βHB)和少量丙酮。除肝臟外,其他組織均可利用酮體,但如果酮體的產生量超過利用量,就會出現(xiàn)積聚而引起酮病。
飼料營養(yǎng)低下,或食欲不振造成采食減少,瘤胃中丙酸的產量隨之降低。鈷缺乏時,也會降低瘤胃中丙酸的產量。丁酸是乙酰-CoA的先質,最終生成酮體,因此瘤胃中丁酸的量增加,也會導致酮病。這就是為何食欲正常的牛采食大量富含丁酸的青貯后也會出現(xiàn)酮病的原因。
 三、臨床癥狀

本病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兩個類型:消耗型和神經型,其中以消耗型最為常見。
1.消耗型  最初的幾天病牛食欲下降,拒食精料和青貯,僅采食少量干草;產奶量明顯下降且乳汁容易形成泡沫;精神倦怠,不愿運動。雖然體重下降,但通常體溫、呼吸、心跳等表現(xiàn)正常。瘤胃蠕動減弱。皮下脂肪過度消耗導致皮膚彈性降低。呼出氣體、尿液和乳汁中有爛蘋果的氣味(丙酮味),加熱時氣味明顯,但這種氣味只有在病情嚴重時才能聞到,大多數病例不易聞到。消耗型酮病極少引起死亡,但如不及時治療,病程延長,產奶量很難恢復到正常水平。
 也有的病例癥狀輕微,僅表現(xiàn)產奶量的輕微下降,病初血糖含量下降不顯著,尿酮濃度升高,后期血酮濃度才升高,這種情況只有通過檢測酮體和血糖水平才能確診。
2.神經型  此類型酮病通常很少見,典型病例癥狀明顯。病牛常在消耗型的基礎上突然發(fā)病,初期表現(xiàn)興奮,精神高度緊張、不安,大量的流涎,磨牙空口咀嚼;吃草與反芻停止。視力下降,走路不穩(wěn),橫沖直撞。個別病例全身肌肉緊張,四肢叉開或相互交叉,震顫、吼叫,感覺過敏,通常持續(xù)1~2h。這種興奮過程一般持續(xù)1~2d后轉入抑制期,反映遲鈍,精神高度沉郁,嚴重者處于昏迷狀態(tài)。少數輕型病牛僅表現(xiàn)精神沉郁,頭低耳耷,對外界刺激的反應下降。
四、臨床病理

特征為低血糖癥、酮血癥,尿中和乳中出現(xiàn)酮體。
牛場可通過Rothera’s試驗檢測尿和乳中的酮體。在白色瓷片或紙版上放置少量Rothera’s試劑(含亞硝基鐵氰化鈉3g,無水碳酸鈉3g,硫酸銨100g),滴加一滴尿或牛奶,如出現(xiàn)粉紅色~紫色,證實含有酮體。通常正常的尿中也含有少量酮體,因此只有乳酮陽性時才能判定為陽性。
血糖水平下降至1.4mmol/L(25mg/100ml),血酮水平升高到5mmol/L(30mg/100ml),血漿游離性脂肪酸水平(非酯化脂肪酸,NEFA)也有所上升。由于采用了βHB實驗室檢測方法,亞臨床性酮病的問題也顯現(xiàn)出來(βHB水平主要用于評價泌乳牛和干奶牛的能量平衡)。使用此方法可確定亞臨床性酮病牛場。血漿βHB超過1.75  mmol/L(10mg/100ml)即表明飼料中能量嚴重不足。雖然很少發(fā)生死亡,患病奶牛肝臟可出現(xiàn)脂肪浸潤和變性。
五、診斷

酮病一般發(fā)生在產犢后或臨近產奶高峰期,奶產量下降,體重減輕,拒食精料,體溫、呼吸、心跳正常,瘤胃蠕動正常。有經驗的獸醫(yī)可從病牛呼出的氣體及尿、乳中聞到氣味而做出判斷。也可通過Rothera’s試驗檢測尿和乳中的酮體。(國內稱為酮粉法,配方略有不同:亞硝基鐵氰化鈉0.5g,無水碳酸鈉10g,硫酸銨20g,檢測方法一樣)目前已有商品化的酮病檢測試紙條,主要通過檢測乳中的β-羥丁酸來監(jiān)測奶牛酮病,操作簡便易行。如還不能確定,可采集血樣測定血糖和血酮水平。應進行全面檢查,鑒別原發(fā)性酮病和繼發(fā)性酮病。許多飼養(yǎng)人員認為是酮病的奶牛,其實是由真胃變位繼發(fā)而來(照片3)。一些低血鈣的牛也表現(xiàn)酮病癥狀。
亞臨床性酮病由于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常不引起獸醫(yī)和生產者的注意,并且僅根據外部癥狀很難做出診斷。因此對高產牛群,可定期進行血酮檢測。
六、治療

治療原則主要有三條:
1.盡快恢復血糖水平。
2.補充肝臟三羧酸循環(huán)中必需的草酰乙酸,使體脂動員產生的脂肪酸完全氧化,從而降低酮體的產生速度?!?.增加日糧中的生糖先質,特別是丙酸。
 靜脈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ml,可暫時恢復血糖水平,一般可維持2h??煽诜窍荣|,如丙二醇150ml,2次/d,以維持血糖水平。丙酸鈣在瘤胃中發(fā)酵并可引起消化系統(tǒng)紊亂,甘油在瘤胃中不但可轉化為丙酸,也可以轉化為生酮酸,因此在治療時丙二醇的效果要好于丙酸鈣和甘油。通常在丙二醇中加入鈷鹽,在鈷缺乏地區(qū),每天應至少添加100mg鈷。
 也可采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可單獨使用,或配合葡萄糖療法,或緊接著口服補充生糖先質。激素治療通過利用脂肪酸氧化過程中衍生的乙酰-CoA降低酮體的產生,并通過增加肝臟中的生糖先質達到回升血糖的目的。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以及氟地塞米松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通常一次劑量即可,但有時2~3d后可能復發(fā)。應注意的是,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影響食欲和產奶量。
 使用以下治療方案,通常可取得滿意的效果:首先靜脈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ml;接著注射一次劑量的糖皮質激素;最后口服丙二醇150g,2次/d,連用3~4天。
促同化激素類藥物也是一個不錯的治療方法,但目前歐盟已經禁用。它們不能直接提高血糖水平,通過提高肝臟三羧酸循環(huán)中中間產物的水平發(fā)揮作用,還可以刺激食欲以確保生糖先質的攝入。
如果牛場大群奶牛同時發(fā)病,可在日糧中添加粉碎的玉米。玉米可在小腸內迅速消化,快速提高血糖水平。

  七、預防

預防酮病最重要的原則,就是應避免一切在產前、產后泌乳早期影響奶牛干物質采食量的因素。干奶期供應充足的并有一定長度的粗飼料,刺激瘤胃功能。日糧的改變應逐步進行,防止出現(xiàn)應激。產前兩周開始增加精料,以調整瘤胃微生物菌群,并逐步向高產日糧轉變。
奶牛產犢時不能過肥,體況評分保持在2.5~3分(5分制)為宜,超過此標準即可認為過肥。
如果整個牛場酮病高發(fā),可在產前日糧中添加尼克酸,6g/頭·d,并可延續(xù)到產后2~3周。尼克酸影響日糧的適口性,因此應注意添加量不應影響采食量。
   飼料中加入丙酸鈉或丙二醇等生糖前質對酮病有預防作用,但通常起效很慢。有報道稱,產前2周~產后7周,日糧中添加120g丙二醇,2次/d,酮病的發(fā)病率可降低18%。
莫能菌素可調節(jié)瘤胃微生物菌群的數量,對酮病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但目前美國和歐盟已經全面禁用離子載體類藥物,應謹慎使用。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2-7-30 13:46:47 | 只看該作者
資料很好,學習了,謝樓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fā)表于 2012-8-13 13:19:37 | 只看該作者
內容挺詳細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17 12:5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