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芋頭的老吳 夫人病了,我要去找個名醫(yī)。名醫(yī)需要預約,一般預約需要提前個把月,預約成功才有資格掛號。到看病時掛號,掛號還是要排長隊的,大家爭著排隊,因為掛號決定看病的順序,排在后面的通常是要等上很久的。掛號去的晚了弄不好還可能被取消預約資格。 我有個習慣,不愛在這些“民生”的事情上搞特權,我不找熟人、不夾塞、不求人打折。為此有時也很泄氣,畢竟這是很受罪的,況且我們的時間也很“寶貴”。 出了預約室,弄塘里排開一列小販,很有老上海味道。賣素雞的、賣芋頭的、賣土罐的一字排開,上海老奶奶老爺爺們在和他們“嘎的”著價格。 一個賣芋頭的吸引了我,他著裝考究,雖然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位農民,但氣質大氣還頗文雅、自信。他面前擺著三堆芋頭,兩堆是在市場上常見的芋頭,另一堆掛著招牌的是長長的很少見的芋頭,招牌寫著“這種芋頭最好吃”。江、浙出生的上海人很多愛吃芋頭,因此光顧的很多。從專家門診出來的人們極少不在此逗留一下。這位小販人稱老吳,與來來往往的病患家屬混得很熟。一位老奶奶告訴我他從來沒賣過那兩堆普通芋頭,因為普通芋頭定價比旁邊市場稍貴一些,那么誰不會買這最好吃又比較便宜一些的稀罕芋頭呢? 到此大家可能猜出來了,老吳就是種這種芋頭的專業(yè)戶,其實除了樣品他根本沒有其他的芋頭。另外兩種擺在這里的芋頭不過是營銷工具!但事實上他也沒必要有其他的芋頭,稍高的標價、到處可買到的商品、更好吃又稍便宜的替代品又在旁邊,這兩堆常規(guī)芋頭不過是個轎子一直在抬著他真正想賣的東西! 說到這里還無法解釋他的著裝和氣質。待了一會,一個發(fā)現使我頓生敬意,雖然不是什么大品德但卻有智慧。賣芋頭并不是它的“核心業(yè)務”,這不過是他的一項“負成本、負費用”的輔助工作,他的核心業(yè)務非常盈利!那么什么才是他的核心業(yè)務呢?幫人掛號! 老吳手中有三百多病患的掛號卡,涉及三十位不同特長的專家。他對病患有鐵的承諾:提前一天通知他,他保證第二天給你掛上前五名,收費三十。如果沒進前五名,他也幫你掛好,但是免費。 來自上海不同城區(qū)、縣區(qū)的病患最需要它的服務,他每天平均都要掛四五十號(有時化五元雇人分別幫他排隊)。 老吳,一位普通農民,躋身生存競爭激烈的大上海,身價已超過白領。 精明的商人為需求而存在,身價因為被需要而提升。他通過芋頭生意拓展客戶,他通過賣芋頭獲得了正常身份,拉攏人緣。他不同于銀行門口幫人換外匯的掮客,“他是正當的”。總之他有戰(zhàn)略。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